|
隐形防护网构筑立体防护网新华网电力频道11月20日电:“注意列车长的安全距离!”11月17日20时许,刮起了一阵阵寒风和小雨。在盐城市代庄路施工现场,国家电网盐城供电公司输变电稽查室的张志成、吴中联正在现场控制泵车施工人员。施工现场上方为110kV新南新月双回线路。这只是公司保护电力线路安全通行的一种情况。 预防是主要的危险源,控制网关积极向前 “输电线路众多,违章建筑、野蛮施工、树丛冲突等外部破坏,一直威胁着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。公司专职电力设施保护专业人员陈歌玲告诉记者,危险源点一旦形成,在管理和控制上会有很大的压力和困难,从源头上把握危险源更为有效。 公司主动推进危险源点控制门,在用电过程中组织联合勘探,无论是临时用电还是正式用电都必须严格执行。市场部根据客户提供的用电资料,初步分析判断用电项目是否在用电设施保护区内或附近。联合调查前,市场营销部通过邮件或电话向设备运营单位提交联合调查申请,设备运营单位派人与市场营销部联合调查,确认用电项目是否对电力设施产生影响,是否存在属于安全隐患,应明确采取的安全措施,验收合格后方可通电。 截至11月15日,在重点客户服务部和盐都营业部的积极配合下,公司送电稽查室共完成电力联检216起,其中涉及输电线路保护区建设的24起,并在办理用电手续前签订了《电力设施保护与安全协议》。 立体防护构筑强通道群防御体系网络 “110千伏北郊线26、27号塔之间有多棵树萌生,检查时应立即通知第一责任人移开”,11月18日,输变电检查所专职运行人员闫刚在检查检查通道照片的过程,并呼叫相关人员将其移除。 原来,公司巡线人员在每月巡线的过程中,对每一个通道和线路缺陷进行拍照,上传到管理信息系统中,能清晰反映运行情况。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可以在任何月份、任何线路、任何跨度内查看通道图片,及时、准确、方便地了解各条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,掌握线路通道的变化过程,提前控制和预防,防止巡线人员在巡线过程中失踪或不见巡逻。公司还加强了对输电线路的监督检查,采取挂牌、电话查询、现场检查等方式,定期对线路运行第一责任人进行检查,确保线路运行第一责任人得到控制。 根据现场情况,公司完善了危险源点现场的各项安全措施,设置了架空限位和防撞措施,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,并在警示标志上预留了作业单位负责人的电话号码,以便及时沟通联系,引进先进的科技装备,如输电线路危险点运输图像监控系统、人防、物防、技防立体防护等,构建强大的通道群防御系统网络。 |